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

【影評】每個人都有權擁有生活,而非只是活著!--自由之心(slave 12 years)


恭禧自由之心,獲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、最佳改編劇本的肯定!
恭禧新人演員露琵塔諾詠得到8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配角的肯定!!

「每個人都有權擁有生活,而非只是活著!」,自由之心的導演上台領獎感言是這麼說的。




本片改編自1853年出版、一度失傳百年的索羅門諾薩普回憶錄《為奴12年》。該片得獎曾被質疑贏在「政治正確性」,這類的種族題才的確相當容易獲得評審的青睞,但要不是因為有明星製作人布萊德彼特的加持,這種題材其實也不容易獲得資金協助,它也曾是一部四處碰壁的艱澀電影。它不迷思巨星光環,大膽的採用只拍過2部獨立電影的史提夫麥昆來主導一切,啟用名氣不大的黑人演員,從原著、劇本到導演全都是黑
人。英國裔導演麥昆透過第3者的角度來觀看美國種族史上最黑暗的一頁,既不沉溺於悲情,也不過度濫情,不帶有批判,而是從人性著眼於奴隸制度,來看待整個大時代的無奈。(至少美國人不會否認這事情從未發生過)電影裡不會告訴你主角如何運用自己的機智逃脫的勵志故事,而是告訴你身為奴隸,那份無處可去,絕望與信仰間所形成的關係,這絕對可以做為一部活脫脫的奴隸政經文化史的教科書。電影看完後,會讓人沈溺於無法喘息的灰暗,讓人無法忘記的是真實存在的事件,更無法規避的是,至今,世上還有近2100萬的奴隸的存在。


只能靜待主人下指令的奴僕們


電影的一開始,用了一個簡單的畫面,一群奴隸眼神空洞的呆然站在前方(包括男主角-奇維托艾吉佛),但這個畫面卻讓人印象深刻。麥昆以倒敘法的方式來提到索羅門.諾薩普的生活,將自由生活與奴隸生活做了一個明顯的對照。還刻意的加入了一段,他和妻小走入商店去買東西,一名黑奴不自覺也跟了進來,直到被他主人斥責後才醒了過來的橋段,那是一份對於自由的渴望,但當時的索羅門連自身也漠視這個狀況。有些事,總是要等到失去之後,才能感受真正的意義。

我對美國的黑奴史不太了解,所以我不太了解為何有些人可以生來就定義為自由人?有些就必須為奴?有人提到為何索羅門為何沒跟其他的奴隸之間發展出類似"同病相憐"的情感,我在想可能是因為索羅門並非奴隸出身,一份自由人的驕傲,讓他自覺的與其他奴隸並不同,他對於有些奴僕期待主人來拯救的想法感到不屑,不過,時間一長,當人的意志不停的受到折磨時,也會動搖,索羅門曾在遇到好的主人時,差一點就忘了本來身為自由人的堅持,直到有女奴提醒了他。時間就如像滴水穿石般,會逐漸的磨損一個人的心志,也難怪有人說牢坐久了,會漸漸放棄身為"人"的尊嚴。索羅門的奴隸生活長達12年,但電影內卻都未曾主動提及時間,但觀影的步調卻讓你真覺得有12年那樣的漫長。而在這之間所發生的事情,只是一次次的在打擊你對生活的希望。


自由的可貴


一開始索羅門剛被抓走,被暴力脅迫承認本來就是奴隸,但他的抵死不從,未能給自己換來清白,換來的是一次次的痛擊,導演不讓觀眾直接去面對這片血肉模糊,卻藉由一件破爛的血衣,讓觀眾了解索羅門切身的痛。接下來,讓他光著身子跟一群人(不分男女)用水桶清洗身體的髒污,卻讓這些人的心覺得自己更為羞恥。

自尊的死去 VS 苟且偷生的活

這是索羅門為奴後所面臨的第一次選擇!!在運送的船上,一名奴隸提議仗勢反抗這些綁架他們的人,盤算他們應該有贏的機會。但索羅門放眼過去,卻注意到這些人的眼裡缺乏反抗的意志,原因在於,這些生而為奴的人,未曾了解自由的可貴,所以願意屈膝於自身的運之下。不願意束手就擒的奴隸用鮮血保住了自己的尊嚴,成了血淋淋教訓,讓這些本來無反抗意志的奴隸們認為逃跑將死是理所當然的事,更加註定他們不會離開。當屍首被拋入大河的那一剎那,索羅門選擇了苟活,因為只要還有一口氣,就還有機會離開。這個選擇並沒有所謂的對與錯,只差在每個人對於自己生命的定義截然不同。


BC飾演好主人威廉福特

善良的主人 VS 殘暴的主人
當索羅門和其他的奴隸們像豬仔般的被擺在人肉市場上叫賣,供買家們品頭論足時,已經將這些奴隸順理成章的物化。有才藝的秀才藝,沒才藝的秀身材,只要能娛樂買家就能拍出個好價格,相信自己的命運也許會比別人強一點。但實際上整個挑選買賣的狀況,對於身為自由人的索羅門而言,簡直就是人格上的屈辱。人口販子將人當作物品標價並且限制自由及裸身供人挑選,就和被圈養動物沒有兩樣。威廉福特雖然算是良善的主人,但良善並不能將蓄奴合理化,當時的美國南方大多都是靠種植作物為生,所以南方的奴隸需要做苦工是基本條件,如果你能有其他的才藝,頂多就是一隻會表演的動物而已。索羅門展現出自身的條件,雖然替自己爭取了福利,卻也進而得罪了工頭而慘遭報復。一段索羅門被吊在樹上的戲,雙腳在爛泥上不停地踮著,只要一個不慎,就可能讓自己提前送命。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,讓觀眾看到他從早被吊到晚,身後的黑奴們卻視若無睹的繼續過著日常生活,僅有一名女奴敢給索羅門喝水又馬上倉皇逃離,就是擔心會惹上麻煩。這種群體漠視的狀況,讓觀眾們雖覺得寒心卻也感觸深刻,因為在現實社會中,大家也經常選擇用"群盲"的方式來面對社會案件,為的就是不想惹上麻煩。而這種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,也考驗著男主角奇維托艾吉佛的演出功力。


一個一鏡到底的鏡頭拍出生與死的掙扎

經過這次事件後,威廉福特明白的告知索羅門,他沒有辦法再收留他(深怕遭到工頭的報復),必須把他轉給另一個主人。有趣的是,在黑奴的眼中,所謂的「主人」可能都大的像天,但在現實生活中,所謂的「主人」,也只不過是大時代的一份子,他們一樣貪生怕死,也一樣要在這時代中求生存,也一樣有階級之分。索羅門這個時候還不知道,他的的命運,也急轉直下,進入他生命中最黑暗的奴隸篇章。

只能選擇忽略現實的殘暴,用勞力換取主人的關愛
說真的,我覺得麥克法斯賓達將這個殘暴主人艾普的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至,絕對足以得到獎項的肯定。(但沒辦法,藥命俱樂部的傑瑞德雷托太厲害了) 艾普是一個表面囂張,其實內心軟弱恐懼的角色。他表面上看似生性殘暴又張狂,但他因不敢反抗妻子的權勢(或其他原因),所以產生出虛榮的心態來虐奴,只要聽見奴隸被鞭打、吶喊就感到心情愉悅,這是一種他對於恐懼的心態轉移,欺侮這些沒有反抗能力的奴隸讓他感受到"權威"。他把對妻子恐懼的"性",全發洩在女黑奴派西(露琵塔尼詠歐 飾)的身上,但這股壓力也讓他"性無能",產生羞愧的他,甚至想要掐死派西,但又捨不得派西,瘋狂依戀又覺得羞愧。到了白天,艾普要求他的奴隸們要瘋狂工作,到了夜裡,又要這些奴隸唱歌跳舞來取樂於他,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就視為一種人格異常或人格障礙。

露琵塔的演技自然到你很難相信他是個影壇新人,派西的角色深具絕望和恐懼交雜,她對生活無力,卻也對求死缺乏勇氣。她除了遭到艾普性虐施暴,也要面對艾普夫人的妒火中燒,她的情緒不能反應的太大,只能把所有的情緒藏在眼神中。安息日到隔壁人家走一走,是她唯一的"休閒"。鄰人家的太太是"麻雀變鳳凰"的翻身,也許派西常常自問,為什麼我和她一樣都是被主人垂愛,但她卻能成為夫人,而她仍是僕人?鄰人
太太暗示派西用"性"控制住艾普,但可惜兩人的命運大不同,派西的主人艾普完全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愛上黑人的事實,卻又執著瘋狂。有一次安息日,當艾普質問她去何處時,她拿出肥皂說只想替自己好好的淨身那一幕,悲傷的情緒滿溢,她問為何連淨身的權利都沒有?但沒能得到艾普的憐惜,只馬上褪去她的上衣,鞭得她皮開肉綻。
派西,不會有太多情緒上的反饋,她沒有力氣掙扎,但她的眼神卻告訴你,她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人。她曾經把希望放在索羅門的身上,希望他能助她一臂之力提早去見上帝,只因她已經軟弱到連自殺的勇氣也沒有。雖然,隔壁蕭夫人的繼遇(從黑奴變成夫人)曾讓她羨慕,曾以為也能靠"性"改變命運,但卻因艾普的羞愧及軟弱,反而陷她於更慘的地步。當她被鞭打到皮開肉綻無力躺在床上時,一邊上藥的她,用帶著點怨憤的眼神看著索羅門,責備他為何不願意助她一臂之力。到了最後,派西也只能用悲苦的無助眼神送索羅門離去,這讓索羅門在往後自由的日子裡都在責備自己的無能為力。

派西:助我一臂之力
索羅門曾經因一名白人工頭的良心傾訴,而誤將他當作是希望之光,差一點讓自己陷入絕境。那場他燒毀信紙的星星火光,卻在夜裡顯得那樣的孤獨;他曾經在奉命採買的路上,想要逃跑過,卻在遇到幾個白人動用私刑吊死黑奴後,改變了主意。導演在一名黑奴倒下死亡的那場葬禮上,用了一個靜止的鏡頭照映著一名黑奴女性的臉,然後緩緩的唱出動人的藍調悲歌,本來還保有冷靜旁觀的索羅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絕望、悲悽,從不願意開口到大聲的吟唱,只為了給這位黑奴一點點死亡的尊嚴,也唱出自己心底的悲傷。他絕望的毀掉了那把刻有妻女名字的小提琴,徹底的放棄了身為自由人的最後一點堅持,在這個時候,他已經認命成為一名永遠的奴隸了。

誰會注意奴僕們也應具有為人的尊嚴
一名加拿大的工頭貝斯(布萊德彼特)的出現,讓索羅門對人生燃燒出了一點希望。很多人覺得貝斯的角色就像一名從天而降的英雄,感到突兀和錯愕,甚至有一點時光錯亂的感覺。(要不是小布的臉上也佈滿了風霜,還真以為阿基里斯降臨了) 後來查了一下原著的確就有這個角色,而書上的出場似乎不如電影中那樣的草率,但為了電影的篇幅做了一些微調。貝斯雖然操著反對蓄奴的言論,但在面對索羅門的請求時,他也表現出不應該惹麻煩的態度,但還好他願意本著良心替索羅門寄出那封信,索羅門也才有機會脫困。

如同天神般降臨的小布
索羅門雖能在12年後能再踏進家門,擁抱妻女及孫子。事後,他對綁架他的人們控訴,但礙於當時的法律還是比較保護白人的狀況下,告訴失敗。即便索羅門曾經努力的為黑奴們奔走過,但仍然無能為力,他寫下了這本「為奴十二年」的心聲,是為了告訴後人,世上有這麼一群人在底層無力的吶喊卻沒人理會,可以幫忙卻假裝看不見,但你我卻無法否認這些不平一直存在。也許觀影者會覺得那個年代離我們甚遠,甚至已經不存在,但想想我們的身邊有不少家庭裡請了外藉幫傭,身為主人的我們,管束他們的自由、甚至扣壓對方的護照,怕他們落跑…等,其實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囚禁。當我們笑稱所有的外勞都是「瑪莉亞」的同時,"種族歧視"的觀念早已默默的存在。權力和金錢是造成這世上分成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重要因素,即便美國總統已是黑人當家,我們還是會自然的將某些膚色定義成高貴或是低賤。這部電影的核心已經跳脫了時代,重新探討人性的尊嚴與渴望自由的意志,而這兩者已與時代、地域、膚色的藩籬完全無關。
想逃跑就死定了,知道嗎?

眼員們齊聚活動的時裝照
這時完全感受不到殘暴和悲苦啊~而且小布還是帥啊!




沒有留言: